说到动物界的长寿,我们可能会想到乌龟和鹦鹉。然而,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生物,它们的寿命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从深海到偏远的森林,无数野生动物进化出了非凡的延长寿命的能力,有时甚至比人类多活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这些非凡的生物挑战了我们对衰老和死亡的认知,为理解控制寿命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见解。让我们来探索十五种野生动物,它们的惊人长寿可能会让你惊叹不已。
14.格陵兰鲨——海洋的远古流浪者
格陵兰鲨鱼:古代旅行者(图片来源:pexels)
格陵兰鲨(学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脊椎动物,预计寿命为250至500年。科学家通过对晶状体核进行放射性碳测年,确定了格陵兰鲨的惊人年龄,结果显示部分样本诞生于1600世纪初。这些行动缓慢的捕食者以每年不到一厘米的极低速度生长,这也是它们拥有超长寿命的原因之一。格陵兰鲨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寒冷的深海中,甚至要到150岁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它们超长的寿命被认为与极慢的新陈代谢有关,这是对它们栖息的寒冷水域的一种适应,使它们能够在人类几代人之后依然默默地在深海中巡逻。
13. 弓头鲸 北极两百周年奇迹
弓头鲸。图片来自 Unsplash
弓头鲸(Balaena mysticetus)是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之一,有记录的寿命超过 200 岁。这些北极居民通过令人惊讶的方式提供了其长寿的显著证据——土著猎人在最近被杀死的鲸鱼的脂肪中发现了 19 世纪的鱼叉头,表明这些动物在过去几代人的捕鲸活动中幸存下来。科学家认为它们的长寿与几种适应性有关,包括防止细胞衰老的极其高效的 DNA 修复机制。弓头鲸还拥有特殊的抗癌基因和温度调节能力,帮助它们在恶劣的北极环境中茁壮成长。它们庞大的身躯长达 60 英尺,重达 100 吨,尽管寿命很长,但患病率和代谢压力却保持在惊人的低水平,这使它们成为衰老研究的迷人对象。
12. 巨型乌龟:几个世纪的慢生活
亚达伯拉象龟。图片来源:© Anil Öztas / Zoo Krefeld, FAL,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巨型陆龟,尤其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象龟 (Chelonoidis nigra) 和阿尔达布拉岛的象龟 (Aldabrachelys gigantea),以其超长的寿命而闻名,通常可以活到 100 岁以上。最著名的例子是平塔岛最后一只象龟“孤独乔治”,它于 100 年去世,估计年龄约为 2012 岁。目前,生活在圣赫勒拿岛上的一只名叫乔纳森的阿尔达布拉岛象龟被认为是已知现存最古老的陆地动物,它于 1832 年左右孵化,现已接近 190 岁。陆龟长寿的秘诀似乎是多方面的——它们缓慢的新陈代谢、高效的氧气利用以及对细胞损伤的卓越抵抗力都是它们长寿的原因。此外,它们的壳可以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的伤害,使它们能够避免寿命较短的动物所面临的持续威胁的压力。它们极其缓慢的生活节奏使它们能够比人类多活几代。
11. 圆蛤——千年软体动物
装满新鲜蛤蜊(可食用蛤蜊)的桶。美国马萨诸塞州巴扎德湾。图片来自那不勒斯。
北极蛤(Arctica islandica)在动物界中拥有惊人的寿命纪录。2006年,科学家在冰岛海岸发现了一个绰号为“明”(Ming)的样本,采集时已有507年历史,是迄今为止记录在案的最古老的动物个体之一。这些不起眼的双壳贝类的壳上长着类似树木的年轮,使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测定它们的年龄。北极蛤之所以能拥有如此惊人的寿命,是因为它们拥有极其高效的细胞维护系统,可以防止氧化损伤和端粒缩短——这是衰老的两个关键因素。它们还拥有非凡的代谢灵活性,能够在极低的耗氧量下存活很长时间。虽然这些蛤蜊外表平淡无奇,但它们对研究衰老和长寿的生物学机制的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即使存活了几个世纪,也几乎没有衰老的迹象,这为人类衰老研究提供了潜在的启示。
10. 红海胆长寿多刺幸存者
红海胆。图片来自 Unsplash
红海胆(学名 Strongylocentrotus franciscanus)拥有非凡的长寿,许多个体的寿命超过 100 岁,有些甚至可能达到 200 岁或更长。这些多刺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衰老过程中几乎没有衰老迹象——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可忽略衰老。与大多数动物不同,红海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生殖活力而不会衰退,在 100 岁时产生的卵子或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与性成熟时相同。它们的细胞似乎具有修复 DNA 损伤和抵抗氧化应激的卓越能力,从而防止通常与衰老相关的功能退化。此外,红海胆在其漫长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更新其身体组织并保持其强大的防御性刺。这些非凡的生物生活在从阿拉斯加到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是了解生物体如何完全抵抗衰老过程的绝佳模型。
9. 锦鲤——色彩斑斓的百岁老人
一条锦鲤从水中抬起头来。图片来自 Everyday English,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锦鲤(学名 Cyprinus carpio)不仅因其鲜艳的色彩和花纹而闻名于世,还因其超长的寿命而闻名,如果得到妥善的照料,它们的寿命通常可达50至70年。其中最著名的锦鲤是一条来自日本的猩红色雌性锦鲤,名叫“花子”(Hanako),据报道,它于226年去世时已1977岁,是有史以来寿命最长的锦鲤。年龄的确认是通过计算其鳞片上的年轮来实现的,类似于计算树木的年轮。野生鲤鱼的寿命通常为15至20年,但家养锦鲤的超长寿命代表了通过选择性育种在脊椎动物中实现寿命延长的最显著案例之一。锦鲤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惊人的寿命,得益于多种适应性,包括高效的新陈代谢、卓越的抗病能力以及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它们的细胞修复机制似乎也非常有效,使它们能够在数十年内维持身体机能。野生锦鲤和家养锦鲤寿命的巨大差异表明选择性育种可以显著影响长寿基因。
8. 粗眼石斑鱼 深海玛土撒拉
粗眼石斑鱼。图片来自 Unsplash
粗眼石鲀(学名:Sebastes aleutianus)栖息于北太平洋寒冷的深海水域,寿命可达200多年,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这些红褐色的鱼体长可达约38英寸(约20厘米),它们通过多种生物适应性实现了超长的寿命。科学家通过计算它们耳骨(耳石)中的生长环(类似于树木的年轮)来确定它们的年龄。粗眼石鲀进化出了极其高效的抗氧化系统,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而自由基是衰老的主要诱因。它们还拥有特殊的蛋白质,可以维持DNA的完整性,并修复在长达数百年的生命中积累的损伤。它们缓慢的生长速度和较晚的性成熟期(约25-500年)也进一步延长了它们的寿命。它们生活在2,700至XNUMX英尺(约XNUMX米)的深海环境中,寒冷、稳定的环境以及极少的捕食者使它们能够将代谢资源集中在维持生命而不是快速生长或繁殖上,本质上是用快速的生存换取长寿。
7. 喙头蜥——寿命更长的活化石
大蜥蜴。图片由 Michael Hamilton Digitaltrails 拍摄,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通过 Wikimedia Commons 提供。
喙头蜥(Sphenodon punctatus)原产于新西兰,通常被称为“活化石”,因为它是 60 万年前灭绝的一类爬行动物的唯一幸存者。这些非凡的生物可以活 100 多年,有些甚至可能达到 200 岁。新西兰南地博物馆的著名喙头蜥亨利在 111 年首次当爸爸,估计年龄为 2009 岁。与大多数爬行动物不同,喙头蜥已经适应寒冷的气候,体温可低至 41°F (5°C),这导致它们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这种新陈代谢减慢涉及从心跳(休息时每分钟一次)到生长和衰老过程的一切。喙头蜥一生生长极其缓慢,直到老年仍能继续繁殖。它们还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第三只眼(头顶上的感光器官)和其他任何活体动物都没有的独特牙齿结构,这使它们既是活着的时间胶囊,也是极长寿的例子。
6. 美国龙虾——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强壮的甲壳类动物
美国龙虾。图片来自 Seed。
美洲龙虾(Homarus americanus)打破了传统的衰老模式,它有可能活 100 岁或更久,并且终生都在不断生长。与大多数动物不同,龙虾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经历生育能力下降或身体机能衰退——事实上,年长的龙虾仍然具有生殖能力,并且随着体型的增长,生育能力会变得更强。它们的生物钟似乎有所不同,因为它们会持续产生端粒酶。端粒酶可以修复染色体上的保护帽(端粒),而大多数动物的端粒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无论年龄大小,龙虾都具有再生受损组织和失去肢体的能力。科学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龙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保护性蛋白质,帮助它们抵抗细胞压力和损伤。它们坚韧的外骨骼会在一生中不断蜕皮以适应生长,为抵御环境危害提供额外的保护。有记录的最古老的美国龙虾被捕获时估计已有 140 岁,重 44 磅——这证明了该物种实际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强壮而不是更弱。
5. 橙鲷鱼 缓慢生长的海洋接骨木鱼
橙鲷鱼 – 图片来自 michel74100 通过 Seed 提供。
橙鲷鱼(学名:Hoplostethus atlanticus),又名粘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寿命可达惊人的150-250年。这些生长缓慢的鱼主要分布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东北大西洋周围的冷海域,甚至要到20-40岁才能达到性成熟。科学家通过耳骨(耳石)上的生长带来确定它们的年龄,而这些生长带直到商业捕捞导致许多橙鲷鱼种群灭绝后才揭示出它们惊人的长寿。橙鲷鱼生长速度极慢,每年增长不到一厘米,并且拥有极其高效的新陈代谢,能够适应深海(海平面以下600-1,500米)营养贫乏的环境。它们的细胞含有高浓度的特殊脂质,可以提供浮力并帮助抵御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累积的氧化损伤。橙鲷鱼的寿命非常长,这对保护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它们繁殖速度极慢,这意味着它们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才能从过度捕捞中恢复过来,尽管它们可以存活数百年,但却特别脆弱。
4. 湖鲟古河巨人
湖鲟-图片由 KrzysztofWinnik 通过 Seed 提供
湖鲟(学名 Acipenser fulvescens)是一种史前鱼类,原产于北美五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寿命可达 100 多年,据报道有些个体可活到 150 岁。这些活化石在超过 200 亿年的时间里基本保持不变,比恐龙存活的时间还要长,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装甲外观和软骨骨骼。雌性湖鲟要到 14-33 岁才能性成熟,之后每 4-9 年才产卵一次——这种非常缓慢的繁殖策略有助于它们延长寿命。它们的长寿得益于卓越的细胞修复机制和高效的新陈代谢,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数十年内维持身体机能。湖鲟终生都在生长,最老的个体可长到 8 英尺多长,重达 300 磅。不幸的是,它们漫长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在19世纪和20世纪特别容易受到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的影响,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如今,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保护这些“时间胶囊”,其中一些诞生于美国内战之前,并见证了北美水道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
3.裸鼹鼠——抗癌地下幸存者
裸鼹鼠。图片由 Ltshears – Trisha M Shears 拍摄,属于公共领域,通过 Wikimedia Commons 提供
裸鼹鼠(学名:Heterocephalus glaber)的寿命远超啮齿动物的预期,可达30多年——几乎是同等体型小鼠的10倍。这些原产于东非的无毛地下哺乳动物拥有非凡的抗癌能力,研究人员在长达数十年的群体观察中几乎没有发现自发性病例。它们惊人的长寿源于几种独特的适应性,包括组织中特化的透明质酸(一种糖分子),可以防止细胞过度拥挤和癌变。裸鼹鼠还通过增强的细胞质量控制机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着卓越的蛋白质完整性。尽管生活在缺氧的地下环境中,它们进化出了特化的血红蛋白,可以更有效地提取氧气,并且可以通过将新陈代谢转换为利用果糖而不是葡萄糖,在无氧状态下存活长达18分钟。在生命的XNUMX年里,它们的生育能力、骨骼健康和认知功能几乎没有下降。它们的真社会性群体结构(类似于蜜蜂或蚂蚁)具有繁殖蜂后和工蚁的角色,这也可能通过降低捕食风险和在整个群体中分散生殖压力来延长它们的寿命。
2. 非洲象——记忆犹新的陆地巨人
大象。图片来自 Unsplash
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在野外可以存活60-70年,有记录显示,有些个体可以活到80多岁。这些聪明的巨象在如此大型的陆地哺乳动物中拥有惊人的寿命,打破了体型与寿命之间典型的关联。雌象在60多岁时仍能保持生育能力,是陆地哺乳动物中生育期最长的动物之一。非洲象的长寿得益于多种生物学适应性,包括名为TP53的特殊肿瘤抑制基因,它能够提供卓越的抗癌保护——解决了科学家所谓的“佩托悖论”(理论上,体型较大、细胞更多的动物应该更容易患上癌症,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们非凡的认知能力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使知识能够积累并代代相传,年长的雌象甚至能够记住几十年前干旱时期的水源。著名的“大象记忆”并非只是比喻——研究表明,年长的大象能够记住特定的人类、迁徙路线以及50多年的威胁。这种生物保护和宝贵的知识积累的结合使得年长的大象对于象群的生存尤为重要,为延长这一非凡物种的寿命创造了进化压力。
1.彩虹色百岁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图片来自 Unsplash
金刚鹦鹉,尤其是大型品种,如蓝紫金刚鹦鹉 (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朱色金刚鹦鹉 (Ara macao) 和蓝黄金刚鹦鹉 (Ara ararauna),是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在野外通常可存活 50-70 年,在圈养环境中则可存活 80-100 年。这些色彩斑斓的新大陆鹦鹉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展现出非凡的认知能力,即使在高龄时认知衰退也很小。它们超长的寿命源于高效的呼吸系统(可减少氧化应激)、特殊的肝酶(可从多样化的食物中解毒多种潜在有害化合物)以及非常高效的 DNA 修复机制。据报道,温斯顿·丘吉尔拥有的蓝黄金刚鹦鹉查理活到了 114 岁,尽管对这种极端案例的记录通常不完整。金刚鹦鹉的长寿被认为与其复杂的社会结构和较长的学习期在进化上息息相关——幼年金刚鹦鹉要花费数年时间向成年金刚鹦鹉学习觅食技巧、捕食者识别和沟通技巧。它们非凡的记忆力使它们能够记住数十年的季节性水果位置和迁徙模式,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延长寿命的选择压力。这种生物韧性与宝贵知识积累的结合,使金刚鹦鹉成为地球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
总结
锦鲤是普通鲤鱼的驯化版本。作者:Bernard Spragg。新西兰基督城 - 锦鲤。,PDM 所有者,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38722170
总而言之,动物界在长寿方面充满了令人惊喜的发现。虽然我们常常将长寿与乌龟或鹦鹉等生物联系在一起,但许多鲜为人知的物种——从深海鱼类到地下啮齿动物——却出乎意料,挑战着我们对衰老的理解。这些动物,其中一些可以存活数百年,揭示了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它们独特的生物机制——例如缓慢的新陈代谢、高效的DNA修复和抗病能力——为衰老科学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自然的理解,也激发了人类健康和长寿领域的潜在突破。这些长寿物种提醒我们,大自然为长寿绘制的蓝图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和非凡。
关于我们 最新文章 简·奥特联合创始人 at 全球动物大家好,我是 Jan,Animals Around The Globe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运营这个网站的两个人之一。 小时候,我就爱上了大自然、野生动物和动物。在美国、南非、意大利、中国和德国生活让我有机会探索世界野生动物。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山地大猩猩、西伯利亚虎和大白鲨。 我是一名经过认证的 PADI 开放水域潜水员,去过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曾在乌干达徒步追踪过大猩猩。我拥有经济学和金融学硕士学位。请将任何反馈发送至 feedback@animalsaroundtheglobe.com Jan Otte 的最新帖子 (查看所有) 关于动物冬眠的 10 个最常被谷歌搜索的问题 - 7月1,2025 11 种狗狗行为,即使是最有耐心的主人也会感到恼火 - 7月1,2025 游泳时你绝对不应该遇到的 12 种鲨鱼 - 7月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