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茱萸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茱萸环烯醚萜类结构已基本清晰,但关于山茱萸环烯醚萜类体内代谢的过程研究处于起步。一些研究者通过对莫诺苷与马钱苷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裂解分析,鉴定了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为未来山茱萸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17]。山茱萸药材中主要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群以及其结构,见表1。

1.2 鞣质类

鞣质类也是山茱萸中含量较多的一种成分,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多元酚,可分为缩合鞣质、水解鞣质及新型鞣质。缩合鞣质的化学结构复杂,但普遍认为,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黄烷-3-醇,最常见的是儿茶素。可水解鞣质是由酚酸和多元醇通过苷键和酯键形成的化合物。新型鞣质结构特点兼具前两者的特点,结构较为复杂。目前从山茱萸中发现并鉴定出来的鞣质类共有29种,均为水解鞣质,其所含糖部分为葡萄糖或多元醇,主要含有没食子酰基,多数含有逆没食子酸衍生的六羟基联苯基、去氢六羟基联苯基和双分子没食子酸衍生的去氢双没食子酰基[33]。其已发现并鉴定的鞣质,见表2。

1.3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中药材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化合物,通常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衍生,以C6-C 3-C6为基本骨架,常与糖结合形成糖苷、碳糖基存在于植物内,也常有游离体。山茱萸中黄酮类主要存在于果实之中,目前分离鉴定得到的黄酮类成分共有30种,主要有黄酮醇、花色苷、二氢黄酮等结构类型,且多数具有相对的生物活性。其中,含有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多种活性物质。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结构,见表3。

1.4 三萜类

三萜类化合物中多含有30个碳原子,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四环三萜多具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C17上多有8C链,母核一般具有5个甲基,分别位于C4、C10、C14、C8或C13;五环三萜,C3-OH上多与糖结合成苷,苷元中常含有羧基,故又称酸性皂苷,且在植物中常与钙、镁等离子成盐。三萜类同样作为山茱萸活性成分类群之一受到关注,其中多以熊果酸、齐墩果酸的研究居多。陈随清等[45]通过对山茱萸中的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发现从果实的幼年到成熟期,熊果酸含量逐渐降低。而且,熊果酸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作为山茱萸品质评价标准之一,凸显了其在山茱萸中的重要地位。山茱萸主要三萜化合物及结构,见表4。

1.5多糖类

多糖类化合物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多糖类对于山茱萸来说也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以酸性和中性的多糖为主。单糖主要有阿拉伯糖、鼠李糖、岩藻糖、半乳糖醛酸等[48-50]。同时,不同时期山茱萸的多糖含量不同。李君等[51]通过硫酸-蒽酮法测定并发现山茱萸成熟期的果实中含量最高。已知单糖组成及比例的主要多糖,见表5。

1.6 其他类

山茱萸除含上述成分外,还含有有机酸类、生 物碱类、甾体类,单萜类与倍半萜类等。潘雪格[24]分离到吲哚类javaniside、7-epi-javaniside、comucadinoside A~E等化合物。程琛舒[26]分离得到了酒石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叶胜贤[16]分离得到了p-methoxy cinnamic acid、sarracenin等化合物。梁晋如[25]从中分离得到了单萜类化合物mevaloside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eudesma-5,11(13)- dien-8,12-olide等。

2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降糖、抗肿瘤、神经保护、抗炎、抗氧化以及其他药理活性。

2.1 降糖作用

糖尿病作为最为常见的一种因内分泌代谢紊乱所造成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中医又称“消渴症”)方面历史悠久,在传统中医药中山茱萸常被用于现今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的治疗,如口渴、尿频、多喝多尿等症状。现代药理证实,山茱萸活性成分通过保护并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等途径改善血糖达到抗糖尿病作用。

2.1.1调控胰岛β 细胞分泌 胰岛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脏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山茱萸提取物已被证实对胰岛β 细胞具有保护和促进分泌作用。Han 等[58] 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山茱萸的提取物对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 )诱导的 糖尿病大鼠的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它增加了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的数量。Sharp-Tawfik等[59]发现山茱萸提取物可以通过上调活化T 细胞核因子细胞质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2,NFATC2)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β细胞死亡并 改善β细胞功能。Lin等[60]从山茱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7R)-n-丁基莫诺苷中验证得到其可以显著抑制β细胞的死亡,并降低血清中葡萄糖的作用。

2.1.2 改 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刘薇等[61]通过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了山茱萸总萜对糖尿病小鼠的作用机制,小鼠分别接受低、中、高剂量(0.05、0.10、0.20 g/kg)的山茱萸总萜,给药5周,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采血测定胰岛素,结果发现,血清胰岛素检测结果显示山茱萸总萜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性地降低小鼠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Wang等[62]通过实验发现山茱萸提取物之一的熊果酸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1.3 抑制α- 葡萄糖苷酶活性α- 葡萄糖苷酶作为人体内调控血糖重要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靶点之一,其抑制剂一般为良好的降糖候选药物。马庆一等[63-64] 发现山茱萸中的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因子对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他们对抑制因子对酶抑制强度、结合情况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山茱萸皂苷和鞣质对α- 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皂苷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IC50 )和抑制常数(Ki )分别为0.482 mg/mL 和1.051 mg/mL ,而鞣质的IC50 和Ki 分别为0.220 mg/mL 和0.148 mg/mL ,皂苷为非竞争型抑制剂,对热稳定性好;而鞣质对则为竞争型抑制剂,对热不稳定。Park 等[65] 进行体内外实验并将大鼠糖耐量试验作为山茱萸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指标,实验发现山茱萸提取物可以抑制α- 葡萄糖苷酶来控制餐后高血糖。此外,在其它糖酶抑制方面,Lee 等[66] 发现马钱苷和7-O- 没食子酰-D- 景天庚酮糖对醛糖还原酶具有良好抑制效果,从而降低血糖。山茱萸潜在降糖分子作用机制,见图1 。

2.2抗肿瘤作用

在抗肿瘤方面山茱萸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包括调控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干扰相关信号通路、阻滞细胞周期等。

2.2.1调控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肖鹏等[67]研究了山茱萸提取物对于大鼠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B7 homolog 6,B7-H6)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山茱萸组大鼠B7-H6的表达量相对于其它组别显著提高,肝癌结节数减少,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物通过促进HCC组织中B7-H6的表达, 并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表面的NCR3受体结合,促进NK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王恩君等[68] 研究了不同浓度山茱萸多糖处理的人体外肺癌A549细胞,结果发现山茱萸多糖可以通过下调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上调Bcl-2关联X蛋白(recombinant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促进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激活下游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家族的表达,从而诱导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

2.2.2 干扰信号通路的调控葛飞敏等[69] 探究了山茱萸单体化合物马钱苷元对胰腺癌细胞BXPC3 体外影响和作用机制,发现马钱苷元通过下调Akt/mTOR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蛋白包括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 ,Akt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S6 等的水平,从而抑制Akt/mTOR 信号通路转导,进而抑制胰腺癌增殖、迁移及侵袭。李媛等[70] 以6.25 、12.5 、25 mg/mL 山茱萸多糖处理肝癌HepG2 细胞,研究了对其生长,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可通过上调Klotho 表达,进而调控磷脂酰肌醇3 激酶/ 蛋白激酶B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rotein kinase B ,PI3K/Akt )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且显著减小p-PI3K/PI3K 、p-Akt/Akt 比值,从而限制了PI3K/Akt 通路活化,进而有效抑制了HepG2 细胞增殖,并促使了其凋亡。Xu 等[71] 研究了山茱萸叶丙酮提取物(马钱素、芦丁、triohimas C 、triohimas D )对于A375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4 种化合物抑制了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ion 3 ,STAT3 )的磷酸化和核易位,且均能抑制A375 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为4 种化合物抑制了STAT3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阻断信号传导,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细胞的迁移。研究表明,山茱萸活性成分通过干扰Akt/mTOR 、PI3K/Akt 、STAT3 等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

2.2.3 阻滞细胞周期Telang 等[72] 考察了山茱萸提取物在MDA-MB-231 细胞中的生长抑制功效,结果发现山茱萸提取物呈剂量相关性使得MDA-MB-231 细胞生长停滞,其机制在于山茱萸提取物下调G1/S- 特异性周期蛋白-D1 (Cyclin D1 )蛋白的表达,减少Cyclin D1 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 ,CDK4/6 )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G1 期向S 期的相变。山茱萸有效成分潜在抗肿瘤分子作用机制,见图2 。

2.3 神经保护作用

环烯醚萜类已被证明是山茱萸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成分[73]。对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因缺血等引起的脑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山茱萸活性成分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干扰相关信号通路有关。山茱茱萸有效成分潜在神经保护分子作用机制,见图3。

2.3.1 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Yang 等[74] 给予APP/PS1/Tau 三转基因(3 ×Tg )模型小鼠100 、200 mg/(kg·d) 山茱萸环烯萜苷,从小鼠16 月龄开始,持续2 个月,并检测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淀粉样斑块和β- 淀粉样蛋白1-40/1-42 (β-amyloid 1-40/ β-amyloid 1-42,Aβ40/42 )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发现,山茱萸环烯萜苷显著改善了模型组小鼠的学习与记忆障碍,降低了小鼠淀粉样斑块沉积、Aβ40/42 和全长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表达,抑制了模型小鼠中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且增加了小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的水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丁月霞等[75] 通过SD 大鼠行穹隆海马伞切断(fimbria-fornix transection ,FFT )造模,并ig 给予大鼠山茱萸环烯萜苷,28 d 后,通过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存活情况,检测凋亡调控因子Bcl-2 、Bax 和Cytc 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山茱萸环烯萜苷ig 给药后FFT 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存活数目增多,Bcl-2 表达增多,Bax 和Cytc 表达减少,并推测山茱萸环烯萜苷减少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凋亡抑制因子,下调凋亡因子有关。以上研究表明,山茱萸环烯醚萜类对神经细胞的减少损伤与BDNF的表达增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减少,Bcl-2激活,Bax和Cytc的表达被抑制有关。

2.3.2 介导相关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 ,ERK1/2 )信号通路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信号通路的一部分[76] ;p-E RK1/2可进入细胞核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物质表达的调节,且p-ERK1/2可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保护神经细胞[77-78] 。葛海等[79] 山茱萸环烯萜苷对急性脑梗死小鼠的神经的影响及保护机制,对实验组小鼠连续7 d ,ip 150 mg/kg 山茱萸环烯萜苷,其结果发现,实验组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r 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p-ERK1/2)蛋白的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和模型组上调,但3组小鼠脑组织中ERK1/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说明山茱萸环烯萜苷可促进脑组织中ERK1/2的磷酸化,表明山茱萸环烯萜苷可能通过调节MAPK/ERK信号通路发挥对急性脑梗死小鼠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发现,旁分泌蛋白/β-连环素(wingless/integrated/β-catenin,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80]。该通路可通过级联反应,使得β-catenin与淋巴细胞增强结合因子/T细胞因子(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T-cell factor,LEF/TCF)结合形成复合物,调节神经生长与分化、突触发生、轴突再生、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81]。孙芳玲等[82]研究发现山茱萸有效成分莫诺苷能够通过调控Wtn/β-catenin信号通路修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实验结果显示,造模7 d后,莫诺苷组能显著促进大鼠患侧皮层Wnt3a、T细胞因子-4(T-cell factor -4,Tcf-4)的表达,显著增加了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区Ki-67阳性细胞以及Nestin阳性细胞的数量,且造模1 d时模型组Wnt3a表达量与假手术组相比上升,但3 d后回落至正常水平;表明莫诺苷促进了神经细胞活化与增殖,且脑缺血后1 d内Wtn信号通路被激活,因而推测莫诺苷可以增加Wnt3a表达,促进Wtn/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发挥其神经细胞保护机制。

Yang等[83]探究了山茱萸环烯萜苷可通过促进P13K/AKT和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信号通路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活性,且通过抑制PME-1诱导的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rotein phosphatase 2A catalytic subunit,PP2Ac)去甲基化以抑制GSK-3β活性来提高PP2A活性,调节了GSK-3β蛋白与PP2A蛋白之间的平衡,从而抑制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以上研究显示,山茱萸活性成分可通过MAPK/ERK、Wtn/β-catenin、P1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来达到其神经细胞保护的目的。

2.4 抗炎作用

山茱萸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控炎症因子、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多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2.4.1 调控炎症因子候祥平等[84] 检测了利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的方法建立急性梗死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山茱萸总苷及多糖对于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IL-10 的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茱萸总苷及多糖可降低心肌中促炎因子IL-6 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 表达,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平衡,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的发生,抑制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周瑞等[85] 评价了山茱萸水提液及不同滤液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造模当天按大鼠体质量10 mL/kg 给药,共23 d ,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足趾肿胀状况,检测了不同提取物对于炎症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上述提取液在体内外均可显著降低IL-1 、IL-6 、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 ,PGE2 )、TNF-α 等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大鼠足趾肿胀,说明山茱萸提取液可抑制滑膜细胞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以上研究表明,山茱萸活性成分通过调控IL-6 、IL-10 、IL-1 、PGE2 、TNF-α 等炎症因子发挥抗炎作用。

2.4.2 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邵琰等[86]采用6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4、8、12 g/kg和乌司他丁组,建立脓 毒症肝损伤模型,研究山茱萸提取物对于脓毒症肝损伤的作用,实验发现,山茱萸提取物可通过影响环氧合酶-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cyclooxygenase-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COX-2/Nrf2)信号通路,下调COX-2而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Nrf2水平,降低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王福兴[87]从炎症角度出发探讨了山茱萸提取物对于2型糖尿病(T2DM)改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山茱萸不同提取物能显著降低TNF-α、IL-6炎症因子及T2DM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下调磷酸化TGF-β-活化蛋白激酶1/TGF-β-活化蛋白激酶1(phosphorylation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P-TAK1/TAK1),从而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ion factor-κB,NF-κB)的激活,降低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β(phosphorylation inhibitor κB kinase β,p-IKKβ)、核转录因子p65(nuclear tranion factor-κBp65,NF-κBp65)、COX-2等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中促炎因子的分泌,从而降低T2DM小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高浓度炎症因子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障碍。罗慧臣等[88]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山茱萸总苷27.5、55、110 mg/kg组,给药4周,探究山茱萸总苷对狼疮性肾炎小鼠肾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山茱萸总苷各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p65(phosphorylation nuclear tranion factor-κBp65,NF-κBp65)表达量均下 调,从而表明山茱萸总苷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减轻炎症反应。以上研究表明,山茱萸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COX-2/Nrf2、NF-κB、TLR4/NF-κB等信号通路,改善各个疾病的炎症反应。

2.4.3 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炎症细胞的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过程,然而过度或持续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引起组织损伤和疾病发展,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聚集,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过程。李建民等[89] 研究了山茱萸总苷对促炎细胞因子的的影响,如IL-1 、TNF-α 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 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及CD44,结果表面山茱萸总苷可以抑制ECV304 的ICAM-1 和CD44 蛋白的表达,而ICAM-1 和CD44 作为白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渗出的重要辅助蛋白,其表达量受到抑制,从而导 致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过程受到抑制,减轻炎症反应。郭洁等[90]借助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诱导的巨噬细胞和肾系膜细胞共培养系探究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可通过下调AGEs诱导的ICAM-1 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TGF-β1 )的蛋白表达量,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激活与浸润,其质量浓度为1.0 、0.5 、0.25 mg/mL 山 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可达到(42.09±7.25)%、(26.44±10.23)%、(20.84±6.84 )% 。山茱萸潜在抗炎分子作用机制,见图4 。

2.5抗氧化作用

山茱萸具有抗氧化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环烯 醚萜类、有机酸类以及多酚类等化合物,其抗氧化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活性等有关。

2.5.1清除自由基Li 等[91] 研究了山茱萸的多糖PFCA-III 和PFCC-I 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其二者可以有效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冀麟麟等[92] 从山茱萸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五种化合物,采用2,2- 联苯基-1-1 苦基肼(1 dint 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 ,DPPH )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 抗氧化能力法(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其中7-β-O- 乙基莫诺苷、7-α-O- 乙基莫诺苷、3-O- 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 种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三者对于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约62% 、63% 、73% 。Huang 等[93] 研究了山茱萸乙醇提取物对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RAW264.7 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山茱萸乙醇提取物在99.32 、138.51 μg/mL 剂量下对于DPPH 和2 ,2- 联氮- 二(3- 乙基- 苯并噻唑-6- 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ABTS )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化合物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来达到抗氧化作用。

2.5.2 调控抗氧化酶活性李永格等[94] 研究了山茱萸多糖对于血管痴呆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山茱萸多糖组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 )活性明显上升,推测山茱萸多糖可通过激活GSH-Px 、CAT 清除大鼠体内的过氧化物,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达到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有研究也表明,山茱萸多糖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的含量及其活性,从而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的氧化水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95-96] 。

以上研究表明,山茱萸化合物可通过提升体内抗氧化酶水平及活性,降低体内活性氧及过氧化物水平,达到抗氧化作用。

2.6 其他活性

Sun等[97]探究了山茱萸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山茱萸提取物对于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李绍烁等[98]通过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探究了山茱萸总苷在调节骨代谢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山茱萸总苷调节了大鼠骨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V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V6,TRPV6)、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V5(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V6,TRPV5)通道蛋白表达,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及钙离子代谢产生影响,促成骨代谢,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

实验证实,山茱萸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繁殖,同时抑制有害菌如大肠埃希菌的繁殖,进而修复肠道菌群;促进CD4+和CD8+ T细胞的增值,调节Th1/Th2细胞比值,提高机体免疫[99]。

3 结语与展望

山茱萸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环烯醚萜类、多糖类、鞣质类、有机酸类等,不同类别中新的化合物还在不断地被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组成方面的研究已基本完善。但在化学成分其他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1)化学成分在体内代谢的过程,及其发挥生物活性的主要形式。(2)化学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发挥生物活性时之间的作用关系。(3)活性研究主要以山茱萸提取物为主,主要发挥活性的单一有效成分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各成分发挥的主要及相互作用并不清晰。(4)不同方法炮制工艺对于山茱萸成分的影响也较大。上述各方面都有待揭示与研究。

在药理作用方面,山茱萸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具有降血糖、神经保护作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总体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形式,但研究多为山茱萸提取物或一类化学成分的相关药理作用,其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存在不足。在今后研究中,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山茱萸主要活性单体化合物以及作用的相关靶点及其通路,为后续的实验验证及阐明作用机制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方向。

此外,山茱萸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以及现代日常生活应用广泛。随着中药的研究深入,不同中药之间的配伍成为中药研究与开发热点,山茱萸与其他中药的配伍规律同样是其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合理利用中药之间的配伍规律可以降低中药毒性,且最大程度发挥中药的药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治疗效果,为今后处方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依据。

总之,山茱萸虽作为传统中药研究及应用已久,但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作用机制,充分挖掘其现代药用价值,促进其应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汪嘉俊,王泽萍,王雪莲,贾旨乐,明家和,曹 岗,韩 欣.山茱萸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24, 56(2): 1088-11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如何在微博中找到通讯录中的好友并添加他们
mobile365sport365

如何在微博中找到通讯录中的好友并添加他们

📅 07-11 👁️ 7102
云烟大团结香烟价格表和图片查询
365篮球直播吧

云烟大团结香烟价格表和图片查询

📅 08-31 👁️ 8689
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365篮球直播吧

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 09-14 👁️ 3836